<th id="qzxiu"></th>
  • <tbody id="qzxiu"></tbody>

    縱深推進 扎實落地 在航空強國的新征程中邁出科技自立自強堅實步伐

    2023年01月12日10:36  來源:中國航空報

    2022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的隊員們回信并勉勵道:“希望你們繼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推動航空科技自立自強上奮勇攀登,在促進航空工業高質量發展上積極作為?!被匦攀菍娇展I全線踐行“航空報國、航空強國”初心使命的巨大鼓舞,更是對全集團持續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再勉勵、再動員、再部署。航空工業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篤定踐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發展戰略,為加快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既是航空工業履行強軍首責、承擔央企使命的迫切需要,也是航空工業促進轉型升級、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迫切需要,還是航空工業實現科技引領、落實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

    2022年是航空工業“創新年”。航空工業不忘初心使命,聚焦主責主業,以支撐航空裝備現代化發展為目標,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保障的迫切需要,將科技創新推向更深和更廣領域。

    頂層規劃,強化科技創新引領

    這一年,航空工業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精準定位、把握規律,始終瞄準航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的發展方向。航空工業堅持守正創新,遵循航空科技、裝備和產業發展規律,逐步完善創新體系建設;錨定裝備任務需求,堅持強軍首責主業意識,增強戰勝風險挑戰的硬本領硬實力;進一步強化自主創新,有效支撐我軍戰斗力提升。圍繞推進落實航空工業黨組“創新決定30條”,堅定創新信心,激發創新活力,聚集創新人才,強化航空科技創新動能。

    2022年9月2日,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航空工業召開科技創新大會。大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對航空工業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顧總結新時代十年航空科技創新的跨越實踐和寶貴經驗,部署推進航空工業黨組“創新決定30條”和未來五年科技創新重點任務,動員鼓舞廣大干部員工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創新工作中。

    大會《報告》強調,面向百年奮斗目標,航空科技創新肩負著履行新時代強軍使命,支撐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履行新時代強國使命,支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履行新時代強企使命,支撐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歷史使命,使命光榮、挑戰空前。下一步,航空科技創新任務重點將聚焦新裝備,以航空科技與裝備支撐建軍百年奮斗目標;聚焦新跨代,發展先進工業產業能力,以數智融合、多鏈主導的世界一流企業支撐建國百年奮斗目標;聚焦新超越,打造航空科技國家戰略力量,以科技優勢掌握大國競爭戰略主動權。

    在以集團為主導、主機廠所為骨干、全體企業參與的科技創新機制下,全行業科技創新步伐同頻共振,各項工作持續有序開展。

    聚勢聚焦,釋放科技創新活力

    這一年,航空工業堅持企業創新主體,推動跨行業、跨機構、全要素協同創新,面向重大任務牽頭打造國家級創新平臺,聚焦重大工程大力協同國家創新力量;堅持探索區域協同創新模式,實現資源效應最大化。

    航空工業沈飛與航空工業沈陽所構建的新型協同模式——主機廠所協同創新中心,“依托專項、突破重點,以點帶面、分步實施”,做強核心關鍵能力,已有20余項課題研究,涉及基礎研究、基礎應用研究和應用研究等;

    航空工業制造院“沉浸式”實驗室,以“沉浸”為理念,創造條件使科研人員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深耕探索科技創新體制“試驗田”,目前已組建10余個“沉浸式”實驗室及創新團隊,取得一大批階段性成果,也逐步面向客戶進行推廣;

    中航西飛聯合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設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大飛機創新原,融合各方優勢資源,構建“科技—能力”一體化自主創新發展的開放平臺;

    航空工業沈陽所揚州協同創新研究院成立后,匯聚創新力量,率先在“長三角”地區組建了航空科技創新聯盟和產業聯盟,形成科技創新“朋友圈”,將企業發展融入地方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提供新動能;

    航空工業南京機電推動科技創新項目、創新平臺、創新機制、創新人才、創新文化五個維度的聯動,初步形成“五位一體”科技創新模式;

    航空工業上電所深刻把握前沿技術管理特點和規律,針對航電科技創新關鍵環節,積極開辟“創新特區”試驗田,取得良好成果;

    航空工業成飛青羊創新中心常駐研究人員達200余人,圍繞高性能加工、試驗試飛、質量攻關等,在數字化監測、機器視覺、新材料、5G工業模組、工業軟件等方面開展50余個項目研究……

    航空工業著力構建創新生態體系,搭好公共平臺,改善配套服務,優化人才環境,統籌發揮好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工作迎來新局面。

    成果斐然,彰顯科技創新力量

    這一年,航空工業有力支撐臺島周邊聯合行動等重大活動,顯著提升備戰能力,彰顯大國空中實力;支撐空軍不斷拓展新航跡,邁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支撐海軍實現空海協同,邁向近海防御、遠海防衛;支撐陸軍空中力量快速建設,邁向機動作戰、立體攻防;不斷完善先進民機設計制造體系和產業體系,融入國際航空產業鏈,服務民生福祉、提升國民生活質量。

    “20系列”持續創造著屬于這個時代的奇跡:殲20四機編隊在祖國藍天上發出震耳“龍吟”,運油20實現三點軟式加油,直20先進飛控炫舞高原……一次次技術破壁換來的是裝備的進階突破,一次次科研試飛升級的是飛機的戰斗基因。創新促進了新質戰斗力的生成,創新激發了民機研制生產的穩步進行。

    大飛機“三兄弟”首次相聚,亮相中國航展。運油20在珠海飛上藍天,它以運20為基礎平臺設計研發,保留原機的空運、空降和空投能力,可為我軍現役、新研和未來具有軟式受油能力的固定翼飛機實施空中加油。C919大型客機第一次在國際航展進行飛行表演。航空工業作為C919項目的戰略科技支撐力量,為C919飛機的成功研制和試飛取證作出突出貢獻。新構型新涂裝的AG600M滅火機雙機亮相。AG600M滅火機設置增壓艙,采用電傳飛控和綜合航電,配置全任務系統,相比技術驗證機具有更高安全性、更大投水量、更遠航程、更優秀的平臺系列化發展能力。

    無人機國家隊添新員。2022年1月18日,“翼龍”-1E無人機順利完成首飛。作為一型全復材多用途大型無人機,“翼龍”-1E以成熟的“翼龍”系列無人機系統為基礎,平臺性能進行了優化,完成了升級迭代。

    民機首飛取證創新高。2022年5月17日,采用寬體機身結構,換裝新型發動機,升級系統設備的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機“吉祥鳥”AC313A在江西景德鎮成功首飛;5月31日,“鯤龍”AG600全狀態新構型滅火機在廣東珠海首飛成功,填補了國產大型航空滅火飛機的空白;8月29日,AG600M全狀態新構型滅火機以全新消防涂裝亮相,在湖北荊門水上首飛成功;9月27日,AG600M成功完成12噸投汲水試驗。7月26日,Z15(AC352)型“吉祥鳥”中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機獲頒型號合格證,具備了進入國內民用市場的條件,填補了我國民用直升機譜系空白。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航空工業將始終銘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弘揚科學家精神和航空報國精神,圍繞強國、強軍和強企目標,部署實施航空工業科技全周期創新行動、航空工業重大科技專項行動、航空工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行動、航空工業英才行動、航空工業科技創新和工業制造評價行動“五大行動”,踔厲奮發、守正創新,為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集團、助力世界一流軍隊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版權所有: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成长免费视频

    <th id="qzxiu"></th>
  • <tbody id="qzxiu"></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