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的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是上會記者們在會議期間的“大本營”,設立了記者工作區、媒體工作、記者接待區、融媒體體驗區等多個功能分區,每日穿梭于記者工作區和新聞發布區就成為了大家的每日必修課。
“這是什么飛機?”“是國慶七十周年大會上飛越天安門廣場的梯隊吧?!痹谇巴浾吖ぷ鲄^的“必經之路”,“非凡十年”成就展板上“國防和軍隊建設”板塊里一張飛機圖片引得記者紛紛駐足。照片上,由空警2000預警機和拉出彩煙的八一飛行表演隊殲10表演機組成的領隊機梯隊正昂首飛過高樓林立的北京CBD。
眼前的一幕,不禁把我的思緒拉回到新聞中心首場外出采訪活動——中外媒體記者探訪“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安檢進入展區后,大家馬上被擺放在室外展區的直20直升機與攻擊11無人機吸引了目光,拿出“長槍短炮”開始各種角度地自拍與他拍。國之重器,亦是“國之大者”,是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打造強大戰略威脅力量體系的真正底氣,自然成為了記者們關注的熱點話題。除此之外,在新聞中心舉辦的多場集中采訪中,記者們依舊“火力全開”,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科技自立自強、制造強國、區域協同發展、人才強國戰略等,向來自地方代表團的新聞發言人們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新聞發言人們以一個個生動的具體實例,向到場記者全方位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將一張張“藍圖”由夢想照進了現實。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之重器”印上“四川”印記:殲20在四川研制生產,運20、C919的機頭在成都生產,嫦娥探測器、北斗系列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莉向媒體記者講述了近年來四川在著力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制造強省中取得的成效。她說:“四川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承載區,曾經的老三線蛻變為國家科技創新的新基地?!?/p>
陜西圍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更大步伐打造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今年三季度,由中航西飛聯合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設創新要素聚集、策源能力突出、科技活動迸發的大飛機創新原就是依托這一平臺建立的。陜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曉表示,“秦創原”自啟動以來,陜西加快科創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著力推動科創項目、科創企業發展,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潛能加速釋放,科技型企業量質雙升,科創生態持續優化。
建設制造強國把制造業做實做優做強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作為國家傳統工業基地,東北三省的振興發展一直頗受關注。遼寧省委副書記、大連市委書記胡玉亭介紹說:“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遼寧考察,提出了遼寧要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上展現更大的擔當和作為,這也是新時代遼寧振興發展的新定位、新目標、新要求?!?/p>
2022年是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入列十周年,也是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實現成功起降十周年。從地處遼寧沈陽“中國殲擊機搖籃”起飛的殲15,不僅隨著雙航母挺進深藍,一同捍衛祖國的和平與安寧,更親歷了“老東北工業基地”在新時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突破。胡玉亭表示,這些年,遼寧堅持創新生態、創新平臺、創新人才“三位一體”推進,充分發揮在新材料、智能裝備制造等領域的產業底蘊和創新資源的突出優勢,著力解決“卡脖子”難題,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貢獻遼寧的智慧和力量。
前段時間,以湖南裝備制造業為原型創作的《麓山之歌》在央視熱播。圍繞打造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高地,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浩東說,現在的湖南,每10秒鐘就能生產一件鋁輪轂,每80秒鐘就能生產一臺發動機,每5分鐘就能下線一臺挖掘機。湖南的裝備制造業發展,聚焦集群成鏈,著力培育壯大世界級領軍企業,打造機械制造、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等三大世界級產業;聚焦科技賦能,以科技創新推進智能制造,創建長株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形成“1個國家級+11個省級”的制造業科技創新中心;聚焦厚植沃土,建立省領導聯系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的鏈長制,出臺《湖南省先進制造業促進條例》,讓企業家站C位、唱主角,企業的發展勁頭和信心越來越足。
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實現高質量區域協同發展也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一項具體實踐。集中采訪現場,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代表團的新聞發言人,圍繞自2018年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三省一市”分別在戰略落地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表示,抓住“一體化”與“高質量”,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強化功能輻射,在全球資源優化配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發展;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說,圍繞長三角地區產業發展特點,持續增強制造業優勢,與其他兄弟省市一起組建了包括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產業鏈發展聯盟,有力支撐國家戰略的實施;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綱認為,浙江擁有數字化改革和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在數字長三角一體化中作出了獨特貢獻;安徽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新進生”,新時代十年里得到的政策紅利最多、受益最大,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強表示,首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首個國家實驗室落子安徽,全球10%的筆記本電腦、20%的液晶顯示屏在安徽生產,特別是上海交大推出的陶鋁新材料落地安徽淮北,被應用到了C919大型客機等大國裝備上。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近日發布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2022年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全球第11位,較上年提升1位,較2012年躍升23位;從大飛機、載人航天、電力裝備、高檔數控機床等領域實現創新突破,到2021年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3%和74.7%,我國加快推進制造業生產模式轉型升級,制造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從曾經生物完整性指數一度降到最差等級的長江,到現在山水人城和諧相融,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下,處處欣欣向榮,躍動發展活力……
我們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要跋山涉水。正如黨的二十大代表、殲20總師楊偉曾說:“我們不會躺在殲20的功勞簿上?!毙碌摹八{圖”已經鋪陳于你我面前,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生逢其時當奮斗其時。